近年生成式AI快速崛起、網路上內容90%可能出自AI的今天,有一種堅持叫做「not by AI」:堅持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自己撰寫。這是對自己的信念堅持,一種價值的選擇。當AI可以輕易生成成千上萬的圖文影音,人類原創內容還有價值?該何去何從?這篇文章潛談我對AI內容氾濫的看法,以及我為什麼相信「人類依然值得創作」。
not by AI標籤
常看我的部落格的人(真的有嗎Q_Q)可能會發現,我在這個部落格的頁尾加上了這個標籤:

這個標籤是由「not by AI」所提供的,該網站旨在推廣人類繼續進行原創創作,而非依賴生成式AI製作出更多「由AI二創」的內容。
使命
Not By AI是為了鼓勵人們持續產出原創內容,且讓這些原創內容能被注目而產生。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類文明得以持續產出創作與進步。
有專家估計在2025年,會有超過九成的線上內容為AI所產生。在這樣的AI狂瀾之下,我們必須提醒自己AI是以人類過去的創作所訓練而成。換句話說,假如人類從此便全面仰賴AI來產生內容,這些新的內容恐怕只會是回收過重置的舊內容罷了。
這對人類文明的進展恐將造成極大的威脅。唯有限制AI的使用並持續堅持原創內容才能確保人類的進步。
生成式人工智慧(以下簡稱AI)近乎氾濫的現在,幾乎所有形式的「內容」,包含文章,影片,圖片,聲音,都看得到AI生成的作品。
說真的現在使用AI的成本極低,所有人只要打幾個字,就可以免費生成任何媒體內容,但這樣真的是好事嗎?
AI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
我個人其實滿討厭AI生成的「垃圾」內容的,像是在滑IG的時候常常出現不知所云又不合邏輯的噁心AI影片。
還有像是,用生成式AI製作Lo-Fi音樂,然後在用AI畫個簡單的動畫,把兩者結合後上傳到YouTube上面,就變成「作業用音樂集」這種,流量還不少,把網路上的流量讓給這些劣幣真的OK?
或者是在查資料的時候,搜尋出來的文章內容,前後不合邏輯,語氣又怪裡怪氣的奇怪文章,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整個網站的內容都是AI生成的。
不過也有,像是這篇文章的內容,源頭文章其實就是AI生成的。
AI真的很擅長這種條列式的文章,內容滿有趣的,所以我就翻譯了一下。
由此可見AI產生的文章也並非毫無價值,但是當網路上面只剩下這樣的文章,那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。
就像是not by AI網站裡面所說的,以文章為例,AI用過去數十年真人撰寫的文章為資料庫,整合出新的文章,但從現在開始,未來AI可能會用現在AI拼湊出來的文章進行生成,也就是說網路上面真人原創的內容會越來越少…慢慢變成劣幣逐良幣的惡性循環。

叫AI生成一篇文章,畫一幅畫,或是做一首歌很簡單,但是這些內容全部都是基於過去人類原創的內容,AI只是依照他程式,從這些內容裡面每個都截取一部分,然後排列組合成新的「最有可能讓人類接受的內容」。
AI並不知道自己生成的東西有什麼「意義」,它只知道把這些東西這樣排列組合,人類使用者會覺得「這個內容我可以接受」…你真的能接受未來網路上只剩下這種東西?
就not by AI網站所述,在2023年時就有專家預測,到了2025年(不就是今年嗎?!)網路上90%的「新」內容都會是AI生成的2!
not by AI網站的願景
not by AI的願景是「鼓勵人們持續產出原創內容,且讓這些原創內容能被注目而產生。而最終目的是確保人類文明得以持續產出創作與進步。」1
我的願景雖然沒有這麼偉大啦,但是我會希望我的部落格的文章都是出自我手而不是AI生成,和「鼓勵人們持續產出原創內容,且讓這些原創內容能被注目而產生」的部分不謀而合吧?
所以我會在我的部落格上加上這個標籤:


但,not by AI也就是個「推廣」網站,要放這標籤也沒有什麼審查機制,也沒有硬性規定,你想放就可以放,沒問題的。
不過就not by AI的說法,他們認為該創作至少要有90%的內容是出自人類創作,才有資格放上這標籤。
你可能會問,那10%是什麼?10%可能是利用AI擬定大綱(brain storming),潤稿,找錯字,SEO優化等等,也就是利用AI「純輔助」創作。
生成式AI的淫威下,人類創作該何去何從
標題下得口氣有點大啦,不過就我自己寫部落格的想法,大概就是以下幾項吧:
保持感性
老實說,我的部落格文章,叫AI來寫一定可以寫得比我更快更好,但是就像前面說的,AI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。
AI不懂哪些東西好吃哪些不好吃,AI不懂我第一次看到富士山心裡的興奮感,AI也不會懂我日文檢定沒考過有多難過,AI會頭頭是道的教你怎麼學日文,但他不會懂真的好不容易考過N1心裡有多激動。
AI它懂「適時適所」的生成出你想要看的內容,但他終究不會明白自己生成的東西有什麼意義——這就是人類和AI最大的差異,人類有情感,AI沒有,就算AI表現出好像懂你的情緒一樣,那也只是「程式運算出來覺得像人類情緒」,本身毫無感情的字串而已。
因此,我目前在寫這個部落格文章的時候,以遊記為例,我重點會放在,我的感受是什麼。保持感性,用創作記錄下自己的感受,這點是AI絕對無法取代的。
多利用AI「輔助」
聽起來有點有點諷刺,但是老實說我最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會用ChatGPT,包含這篇文章。不過主要是用在生成SEO(搜尋引擎最佳化)相關的部分,像是文章標題,meta敘述,和文章的第一段,這種歸納整理正是AI最擅長的。
當然ChatGPT生成之後,那些東西要不要用,要怎麼用的最終主導權還是在我手上。
說到這個,我覺得這部分也很重要:用AI生成,你一定要知道他生成的是什麼。像是上面我說的,我很明確知道我要他基於我的文章內容,生成SEO友善的標題等等,而我會再基於AI的內容,保留SEO友善的格式下,再用我自己的話潤飾一次,而不是它生成什麼我就直接無腦用。
多利用AI,讓AI幫我最佳化SEO,發佈更具吸引力的文章,奪回人類創作者在搜尋引擎的排名,讓流量回到真正的人類創作上,讓大家更有動力創造新內容,大概就是這樣的正向循環吧?
堅持自己寫,寫下去
那些大量用AI生成內容的網站大概就是「為了寫而寫」,短時間內洗出大量的內容,讓搜尋引擎認為該網站有大量的內容而獲得流量,這時代流量=收入。
但像我經營這個部落格不是只單純想要「流量」而已(如果是的話我早該放棄了,QQ),而是想要紀錄我生活上我認為值得紀錄的事,然後藉著自己整理出思緒、寫出文章,的過程動動腦吧,然後當我看到部落格上放滿我自己寫得長長的文章,就算點擊率只有個位數,也覺得超有成就感。
另外,不論是什麼創作,在開花結果之前,過程都是漫長又辛苦的,但就是這樣的辛苦,這樣的堅持,才是人類創作該有的樣子啊。
好像有點說的太自以為是了,不過這是我的部落格,在這我愛怎麼說都可以,啾咪。
總而言之,創作著的大家共勉之,不要被AI的浪潮淹沒了。
發佈留言